上海启嘟渡科技商贸有限公司
SEARCH

与我们合作

我们专注提供互联网一站式服务,助力企业品牌宣传多平台多途径导流量。
主营业务:网站建设、移动端微信小程序开发、营销推广、基础网络、品牌形象策划等

您也可通过下列途径与我们取得联系:

微 信: wxyunyingzhe

手 机: 15624122141

邮 箱:

姜维丢掉蜀汉门户汉中,是因为把魏延杀了吗

更新时间:2025-01-08 12:26:05

蜀汉景耀五年,姜维一反常态,不再折腾着伐魏,倒是去沓中屯起田来,嗅觉灵敏的司马昭大喜过望,料定蜀汉已经腐朽到极点。不然,对蜀汉忠心耿耿,一心想匡复中原的姜维,何至于为避祸,到沓中种起小麦来?于是,司马昭派邓艾、钟会、诸葛绪等,率十七万大军,打响了声势浩大的灭蜀之战。

魏国的双子星邓艾和钟会一起伐蜀,蜀汉方面如何应对的呢?此时的蜀汉,虽行将就木,大厦将倾,却丝毫没有影响刘禅游乐的兴致,边关的告急文书更是视而不见,置若罔闻。钟会率领的伐蜀主力大军直扑蜀汉的北大门汉中而来,此时蜀汉掌握兵权的姜维,又是如何部署守卫汉中的呢?

我们之前文章说过,魏延任汉中太守时,制定了“错守诸围”的防御战略,即将兵力部署在各个前线据点(“诸围”),利用这些据点分别阻塞进入汉中的各条道路,将敌人拒于国门之外。魏延镇守汉中十几年,一直稳如泰山,多次击退魏军进攻,包括名将郭淮,一样被魏延打的大败。魏延被冤杀后,镇守汉中的王平继续沿用魏延的策略。公元244年,曹爽率十几万大军进攻汉中,发动了“兴势之战”。汉中仅有三万人,兵力相差悬殊。当时汉中各部都主张放弃外围防御,全力保卫阳安关,唯独王平力排众议,命令手下抢占兴势山,自己则率兵守黄金山,以防敌人分兵包抄。事实证明,王平的策略是完全正确的,骆谷道崎岖难行,后勤保障困难,曹爽连汉中的大门都没有看到就被阻挡在外,加上蒋琬等人的援军赶到,最终兴势之战以曹爽惨败而告终。

姜维被迫去沓中屯田时,却一改魏延的“错守诸围”防御策略。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一十六回中有这样的叙述,(姜维)聚诸将曰:“……汝等久战劳苦,今且敛兵聚谷,退守汉中;魏兵千里运粮,经涉山岭,自然疲乏,疲乏必退。那时乘虚追袭,无不胜矣。”姜维的汉中策略是敛兵聚谷,所谓“敛兵聚谷”,说白了就是 “关门打狗”,放敌人进来,自己利用主场作战的优势坚壁清野,让敌人后勤补给难上加难,等敌人疲惫撤退时追击,企图打一个歼灭战,一举消灭魏军的主力。

姜维的这套自作聪明的战略效果如何呢?我们看一下实战的结果。

钟会率十几万大军进入汉中,汉中基本上是“无人区”,汉中守军龟缩在汉城、乐城、阳安关(阳平关)几个据点。好个钟会,不愧为被人称为“学院派”军事家,面对汉城、乐城各有五千守军与一年多的粮草,很果断地分出守军两倍的兵力,实施“围而不打”的策略,命令李辅围乐城,荀恺围汉城,只要不让守军出来“捣乱”就行,他自己则率主力直扑阳安关。钟会深知“地有所不攻,城有所不守”的道理,剑指战略要地阳安关。

钟会为什么要直取阳安关呢?三国时期的阳安关又名阳平关,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阳安关情况,如下图所示:

阳安关北边是秦岭山脉,南面是大巴山、米仓山,今天的宝成铁路(宝鸡至成都)和阳安铁路(阳平关至安康)的交汇处。阳安关在宁强县城西北,处秦巴环绕之万山丛中,西通阴平,东控汉沔,为蜀汉北方的重要门户,是古今秦蜀交通的重要枢纽和军事要塞,三国时代重要的关城。晋人张荟《南汉记》载:“蜀有三关:阳平、江关、白水……”,而《隋书》地理志则对古阳平关(阳安关)的军事战略地位描述得更为详尽:“西控川蜀,北通秦陇,且后依景山,前耸定军、卓笔,右踞白马、金牛,左拱云雾、百丈,汉、黑、烬诸水襟带包络于其间,极天下之至险。蜀若得之上可以倾覆寇敌,尊将王室;中可以蚕食雍、凉,开扩土地;下可以固守要害,为持久之计……”因而,古阳平关(阳安关)自古就被视为“蜀之咽喉”、“汉中门户”,才有了人们“汉中最险无如阳平”的感叹。

钟会大军来到阳安关,副将蒋舒主张坚守,主将傅佥却作出一个极端错误的决定:出战。阳安关地势险要,如果他据险严防死守,钟会虽然兵多,却未必能在短时间攻下,极有可能赢得姜维救援的时间。但他认为“魏兵远来,必然疲困,虽多不足惧”。结果,傅佥出战惨败,想回关,没想到蒋舒已经降魏,傅佥战死,天险阳安关就这样被钟会轻易夺取,战略要地汉中落入魏军之手。

魏延、王平镇守汉中那么多年都没事,为什么到了姜维手中,不到一个月就宣告失守?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汉中的地理特征,分析一下两种防御策略的差异。汉中及周围如下图所示:

汉中位于秦岭山脉与大巴山脉之间,汉水(汉江)自西向东穿过。汉中盆地面积约为5000平方千米,其中汉中平原面积约为1400平方千米。在汉中外围有许多山地,如定军山、黄金山、兴势等外围险要的关隘,而魏延的战略部署就是分兵驻守这些关隘,迟滞敌人进攻锋芒,让敌人无法在崎岖的山地之间展开自己的兵力,无法发挥数量上的优势。同时由于进入汉中的在三条道路都极为复杂,自己可以趁机干扰他们的补给线,如王平指挥的“兴势之战”就是典型的例子。

魏延镇守时期,蜀汉的力量与自己各时期比,算是最强的。即便如此,魏延清醒地认识到魏强蜀弱的现实,依据汉中地理特征,立足于“曹操举天下而至,请为大王拒之”的目标,制定了“错守诸围”防御战略,并为王平继承。到了姜维沓中屯田时,蜀汉政治腐败,军事力量远不如以前,在这种情况下,姜维的“敛兵聚谷”主动放弃汉中地形上的优势,企图诱敌深入,一举歼灭,可谓异想天开,作死的节奏。他既低估了魏军力量的强大,又高估了蜀军的作战能力,既不知己,更不知彼。所以,当年刘备拼尽几乎全部家当打下的汉中,在姜维手中不到一个月就丢失,绝非偶然。

有人认为,姜维采取“敛兵聚谷”的防御战略并没有什么错,蜀汉当时兵力不足,只能收缩,再加上蒋舒投降,更是出乎意料之外。笔者认为,兵力不足,更不应该放弃险要的外围,因为地形是蜀汉当时唯一的有利条件,只有地形能削弱魏军数量上的优势。至于蒋舒投降,姜维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蒋舒曾因为过错被姜维重罚,之后又把他安排到如此的战略要地,与关羽把糜芳、傅士仁揍了一顿,却又安排他们守南郡、公安有一拼,很是令人费解。

面对魏军的大举进攻,沓中屯田的姜维第一时间抽身,却被邓艾拖,诸葛绪阻。姜维虽用疑兵之计调走了诸葛绪,将邓艾等人甩开,但此时救援汉中已经完全来不及。

钟会大军是魏军主力,姜维重点的防御方向也是钟会。一旦让钟会大军进入蜀中,蜀军是难以分兵防御的。姜维只好集结当时能拿出来的兵力,与廖化、张翼等部会合于剑阁雄关。只要死守住剑阁,就能阻止魏兵进入相对平坦的四川盆地。姜维因战略错误失去汉中后,终于明白地形的重要性,蜀军凭借剑阁地势之险,钟会始终没有办法攻克,陷入两难之地,有些扛不住了,甚至打算退兵。就在此时,由邓艾率领的另一部军队奇袭了阴平,彻底改变了战局,当然,这是后话。

多重随机标签

猜你喜欢文章

QQ客服 电话咨询